以中职课改新理念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,立足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,把握教育重点、关注教育难点,大力推行行动研究,坚持以教科研服务教育教学的工作原则,强化服务意识,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,切实提高教科研实践性和实效性,努力发挥教科研先导功能,倾力打造我校科研特色和教育品牌,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、能干事的教师队伍,大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。
组织每位教师至少阅读二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,认真研读有效教学等理论,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。并通过教师读书论坛交流读书体会。教研处将收集、宣传职教新教育理念,教育科研的理论,向教师推荐好文章、好材料,编印教科研学习资料。
(1)论文指导: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本学期的教育课题申报和论文评比,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或教学论文,指导教师撰写论文,努力提高送审论文获奖率及获奖论文数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。使教师在不断的总结、反思和探索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效。
(2)课题管理:加强对立项课题研究过程的监管,鼓励和帮助各课题组切实有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,增强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和实效性。为确保课题的有序开展,教务处将进一步加强课题的管理,积极开展以教研活动为形式,以课题研究为内容的科研活动。
本学期重点做好开发校本课程这一学校课题,根据本地社会经济,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,加快校本教材开发,加强校本课程建设,逐步形成学校特色课程。
(3)校本培训: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,进一步关注教师的科研素养的提高,促使更多的教师成为“科研型教师”,为推动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科研群体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。积极动员教研组从教师实际培训需要出发,申报“量身裁衣”式的校本培训项目,满足教师多元化、个性化发展要求。
(4)新教师培养:根据新教师成长计划,与教研组等紧密配合有效推进新教师成长,组织新教师与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骨干教师签订结对协议,开展“师徒结对”活动。让优秀骨干教师在备课、上课及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对新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,充分发挥老教师、优秀教师的传、帮、带作用,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。
(1)完善、修订学校《教师教科研工作考核细则》、《教师教科研成果奖励细则》等制度,建立有效的教科研考核、激励机制。
(2)期末及时进行教科研情况的统计,认真做好教师教科研工作考核。
(1)加强教科研工作的计划、总结工作。期初制订好教研处、教研组的教科研工作计划;期末做好工作总结。
(2)于期初、期中、期末如开教科研工作例会,及时布置教科研工作。